请输入关键字
top
萧山萝卜干:靠双手围垦出的地道风味
时间: 2024-07-17 15:14:19 |   作者: 运动饮料

  萧山萝卜干起源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距今已有130余年的制作历史。2020年,萧山萝卜干正式成为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首个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产品。2021年,萧山区农业农村局正式开展实施萧山萝卜干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

  近日,由萧山区农业农村局主办、中国食品报社驻浙江记者站承办的“一条萧山萝卜干 一段文史融合之旅”媒体采风行活动在萧山举行。采风团一行走访了萧山围垦历史陈列馆、杭州萧山梅西八字桥酱菜厂、杭州萧山党山酱萃食品有限公司,进一步探索萧山萝卜干的历史、发展与变化。

  一件件老物件、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故事,萧山围垦历史陈列馆以文字、图片、实物工具、视频等多样化形式,生动展示了萧山人民对垦区的开发和建设。“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没有挖掘机、卡车,老一辈人只能靠着锄头土箕,肩挑手挖……”现场,讲解员向参观人员娓娓道来老一辈人靠双手围垦的峥嵘岁月,再现围垦之壮阔,让人们对萧山围垦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据悉,萧山自1966年开展大规模围垦以来,共围滩涂50多万亩,约占萧山总面积的1/4。这一壮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为“人类造地史上的奇迹”。随着围垦土地扩大,垦区的土地上慢慢的出现了各种农产品。其中,最具特色的还属萧山萝卜干的重要原料——“一刀种”萝卜。

  “这里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缘,冬夏长、春秋短,土质相对瘠薄,有机质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差。在这样环境下种植出的‘一刀种’,耐寒耐肥,色白皮厚,肉质结实,含水量少,十分适宜腌制。”讲解员介绍。

  杭州萧山梅西八字桥酱菜厂(以下简称“八字桥”)创始人王跃泉,是萧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萧山萝卜干)代表性传承人。现场,他就萧山萝卜干独特的“三晒三腌”制作流程与工艺进行了介绍。

  “三晒三腌”制作流程与工艺分为风脱水技艺和盐脱水技艺。风脱水技艺是在“一刀种”采收、洗净后,切成“刀刀带皮”的萝卜条进行晾晒脱水,3—5天后,等萝卜条由脆鲜萝卜变成难以拗断的韧条后,用盐进行腌制,再将它压进传统的陶制大缸中储存5—7天,让盐分渗透。等天气晴好时,将缸中萝卜倒出,进行二次晾晒,如此反复3次。盐脱水技艺则是将萝卜条晾晒脱水这一步替换成用盐进行脱水,二者都是历经“三晒三腌”。

  在工厂车间内,一款国风插画包装的产品吸引了参观者的注意,据介绍,这是八字桥于2021年打造的“王泰和”品牌。在挖掘历史记忆、传承萧山萝卜干地道风味的同时,该品牌还契合了当下消费市场年轻化、个性化等趋势,在萧山萝卜干原有的原味基础上,开发了新的香辣口味,满足了多元化消费需求。

  “王泰和”的是萧山萝卜干产业不停地改进革新发展的缩影。为逐步提升萧山萝卜干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市场认可度、产品知名度,扩大品牌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2021年,萧山区农业农村局开展实施萧山萝卜干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建设项目,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业热度的一直上升,杭州萧山党山酱萃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党山酱萃”)总经理、萧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萧山萝卜干)传承人马国荣将注意力转移至文化传播,打造“非遗+文旅+农业”的发展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今年,党山酱萃在萧山区农业农村局指导下,投资近百万元建设非遗工坊,并入选了第一批浙江省省级非遗工坊。在非遗工坊内,一摞摞陶坛排列整齐,里面装着去年制作的萝卜干,旁边是萝卜干晾晒场,对面是萝卜干文化展示馆,里面记录着萧山萝卜干的历史、工艺与变化。

  在马国荣心里,经济效益远没有文化价值重要。他说,萧山萝卜干是萧山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历史背景和文化,有文化价值就能传播,就能进一步弘扬地方产品,打响地方特色品牌,提升地方和品牌的影响力。

  萧山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近年来,萧山全力推进萧山萝卜干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建设,全力打造浙江省地理标志农产品特色产业,在实施生态化基地种植、精准把控种植源头、严控筛选萝卜优质种源、形成全产业链精细化生产经营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三产融合发展,为浙江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注入新动能。未来,将继续为萧山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新标杆提供最广泛的支持力量和建设力量。

  近日,由萧山区农业农村局主办、中国食品报社驻浙江记者站承办的“一条萧山萝卜干 一段文史融合之旅”媒体采风行活动在萧山举行。